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构建“1+6+N”党建模式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 2024-12-23   编辑:小编   文章来源:网络
  (一)聚焦“领航工程”,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五年来,组织开展“思政第一课”“东纵精神进校园”等活动,班子成员累计开讲“思政第一课”达41场次,学生参与约4万余人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专题活动,开展警示教育15场次,始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聚焦“领航工程★”★★,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五年来★★★,组织开展“思政第一课★★★”“东纵精神进校园”等活动,班子成员累计开讲“思政第一课”达41场次★,学生参与约4万余人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专题活动,开展警示教育15场次,始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校党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大统战★”思维★★,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每年印发学校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中层以上干部签订《意识形态一岗双责责任承诺书》,召开意识形态研判工作会议达16场次,定期开展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师生思想动态研判★★★,严守课堂★、讲座、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等阵地,大力推进内外宣融通,官微五年推文量达1883篇、粉丝量增涨十倍,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央★★、地权威媒体发布各类稿件达百余篇,显著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聚焦“强基工程★”,坚持夯基固本★,基层党建更加坚强有力。五年来,学校党委着力健全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成立党建工作室★★★,认真落实党支部评星定级、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培育★“五星级”党支部6个★,建立3个“党建传帮带”对子。开展一系列党建研讨活动、培训达75场次,每月编印支部工作指引,以“支部+服务”夯实战斗堡垒★,塑造“感动轻校党员群体★”★★★“躬耕教坛铸师魂立志做大教育家”等5大系列品牌活动。

  (一)党建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我校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举措★,以“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人才★★,★★★“职教高考英才培养计划”助力学生升学,“双导师双学徒”“现代学徒制”创新育人模式★★★,带领广大师生充分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发挥引领作用。五年来★★★,获国赛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省赛奖113个,其中一等奖41个★★★;获市赛奖126个,其中一等奖23个。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入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市级产教联合体2个以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3个,累计达26个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主导建设市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10个。

  (五)聚焦★★“清廉工程”,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学校党委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每年制定纪律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每学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书》《八小时以外自律承诺书》《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公开承诺书》,开展廉政风险点全面排查,党委书记带头上廉政专题党课,常态化开展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开展警示教育累计达20余次,开展各类谈心谈线人次、提醒谈线人次,加快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好师德考核评价及师德主题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将政治立场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晋升聘任、考核管理、评奖评优等的首要标准,2024年获评“广州市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学校”。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构建“1+6+N”党建工作模式,聚焦领航、铸魂★、强基★★、先锋、清廉、规范六大工程,推动党建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业务双向融合,实现学校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作用发挥更加突显,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更加坚定,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更加到位,基层组织建设更加有力,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深入★,制度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实现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模范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明确学校党组织领导地位、党委书记和校长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设置六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修订学校章程,制定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决策规则,五年来,党委会审议议题达914项,加强党委对学校改革发展重大事项谋划部署★★★,严格落实学校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学校“三重一大★”问题,推进立德树人、专业建设、技能竞赛★、产教融合★★、招生就业、新校区建设等重要工作,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五年中,两次在广州市教育局党委组织的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中取得★★★“好”等次★★★,三次获评广州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年度考核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优秀”等次。

  (二)聚焦“铸魂工程”★★★,深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更加鲜明。五年来,学校党委打造“网络学★★、讲座学、会上学、参观学★★、自主学”五位一体的学习模式,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组建各类宣讲团★★★,开展各类宣讲、党课达75场次,中心组学习210场,主题党日活动达219场次,建设★★★“雨课堂”等线余项。推进学校“智·远”德育品牌建设★★,深化★★“红色教育铸魂、护航成长润心★、职业素养增智★★★、非遗传承沁润、阳光运动健体、劳动实践强技”六大工程建设。近年学校获评“第三批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市第三批红色教育示范校”★,学校教师获★★★“感动广州最美教师”、★★★“2023广东最美援疆教师★★★”★★、★★“最美广东中职班主任”★★、“省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广州市第三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六)聚焦“规范工程”,夯实制度保障★,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建立健全与学校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累计审议修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达112项★,为坚持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及协调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二)党建与育人相融合。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为抓手开展系列学思用活动★★,印发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及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方案。推进学校“智·远”德育品牌建设,深化★★“红色教育铸魂、护航成长润心、职业素养增智★★、非遗传承沁润★★★、阳光运动健体、劳动实践强技★”六大工程建设★★,构建红色教育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四大体系,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有效贯通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教育教学中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打造特色德育品牌。我校以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为抓手★★★,成立市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校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并在中职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荣获国家三等奖★★★、广东省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1人获评“广东省最美班主任”,1人获评“广州市十佳班主任★★★”★★。学校连续两年获省市★★“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达5项。

  (四)聚焦“先锋工程★★”,坚持先锋意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五年来,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定期开展中层干部队伍专题培训及赴外交流培训★★★,着力强化履职能力★★。着力提升★“头雁工程”“先锋工程★”质量★★,开展★“党员先锋岗”“服务型模范型党员”“感动轻校党员群体★★”选树工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和“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学校获评“广州市教育局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学校党员获评“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广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员★”★★、★“广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党建与联系群众相融合。扎实做好★★“党员在支部,活动在社区★”的工作,全体党员100%到居住地或单位所在社区报到★★★,参加社区服务工作;组织党员教师开展志愿者爱心活动、对口帮扶行动,组织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600余人次,认领解决师生及社区微心愿400余项,组织学生i志愿活动1989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重点项目达32项★。

  (四)党建与改革发展相融合。聚焦学校“1+2+5”重点开展工作★★★,努力创建国家优质学校★★、优质专业,打造“双优★”校。做好专业优化★★,提升竞赛获奖与关键办学能力。提高升学比例★★,深入推动职教高考英才培养计划,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建设高水平干部、教师队伍★★★,持续实施★★★“三级四阶”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改革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构建一个“升学+技能训练”的大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围绕“五金★”策略建设金牌专业、金牌师资、金牌课程★、金牌实践基地和金牌教材为落脚点★★,形成一个“数智赋能+多维融合+增值激励”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打造科教城示范性实训教学基地。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新校区智能化和智慧化提升,对标信息化标杆校开展信息化建设,深入谋划校园治理的可视化管理。